2013年号称“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然而高职毕业生反映出来的就业率似乎是个特例。浙江教育厅提供的这份全省最新鲜的就业率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省2013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22.52%,比去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比去年同期下降0.83个百分点,研究生比去年同期下降3.59个百分点。
2013年号称“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然而高职毕业生反映出来的就业率似乎是个特例。
根据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两年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否也一样碰壁?
本报记者对杭城几所高职院校展开了调查,最新的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省专科包括高职的总体签约率仍高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签约率,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趋势。
职业院校似乎对就业市场有着特别敏感的反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就业率的稳定和学生的出路,职业院校使用了最接地气的办法,校企合作。像杭职院的一些专业,就业率上实现了不降反升。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和记者说,截至4月底,全省专科及高职院校的签约率为25.65%,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7个百分点。“就业大势不好,职业院校也会受到冲击,但波动是所有高校里最小的。”他说。
谈及就业签约率的数据,他表示,5月30日会有一份最新的就业数据出炉。截至4月30日,全省专科及高职院校的签约率为25.65%,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整体就业形势难,职业院校也自然受到了冲击,今年2-4月份,全省专科包括高职院校的总体签约率比去年同期均略有下滑。”丁松泉说。
浙江教育厅提供的这份全省最新鲜的就业率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省2013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22.52%,比去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比去年同期下降0.83个百分点,研究生比去年同期下降3.59个百分点。
按照惯例,每年8月31日,是各大院校统计就业签约率的最后期限,所以现在保持乐观态度还为时尚早。今年高职院校的就业签约率,不仅会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还要被其他高校毕业生“挤占”。
丁松泉说,这几年高职的就业签约率之所以高于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有一些重要原因。
第一点就是高职学生愿意当蓝领,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没有无限拔高,调整起来相对容易,哪个行业出现萎缩了,马上调头,转投前景较好的专业。
另外,比起本科毕业生、研究生而言,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更高,特别是那些善于社会交际、情商较高、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基本选择创业。
还有一点很重要,高职院校对实习抓得很紧,学生第三年基本在外实习。许多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除了有毕业证书,学生一般还有一张到几张的技能证书,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这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这两年,高职院校两个动作很明显,一是专业细分程度高,人才教育培训与行业发展贴得紧,与产业发展很密切。另一个是与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
这两点保证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签约率,在当前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仍能出现100%的就业率,有的学校则出现了不降反升的现象。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韩亮给记者拿出来一个数据,截至5月24日,全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为63.86%。与去年同期相比,签约率不降反升,高出去年7.57个百分点。“6月上旬,还会有比较完整的数据。”韩亮说。
不降反升,在逆势中如何迎难而上?这样的一个问题,在韩亮的进一步回答中,找到了答案。
从2008年起,杭职院与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商台湾友嘉机床集团开设了第一个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
此后,学院陆续与青年集团合作开办了青年汽车学院,与临江工业园合作开办临江学院,与金都集团创办金都管理学院、与达利女装创办达利女装学院等,至今一共有七个校企共同体。
“我们选择的企业是主流行业的主导企业,用工需求稳定,且有专业方面技术。我们大家可以与之长期合作,定向输送这个行业需要的人才。”韩亮说。
“达利丝绸是面料行业内的领军品牌,它与我们学校合作开设针织技术与针织女装专业,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最后都输送到该品牌去,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这样的领域非常吃香。”达利女装学院的徐剑副院长补充道。
“教学方案、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评价标准,学院都会邀请专家、企业里的师傅来上课,学生的作业由企业或者行业专家来评价,评价标准几乎就是企业的生产标准。学生毕业时,直接就是成熟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能马上就业上岗,十分符合企业的需求。”徐剑说。
据了解,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在杭职院开班三年,共有300多位毕业生,全部实现了100%的就业率。
韩亮说,这批员工的薪资每年都在提升,2011届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月薪为2778.3元,2012届为2854元,高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中等水准2713.4元。“毕业生还在企业实习时,对方的人力资源处就会给每一个学生制作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成长方向。”
要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杭职院许多学生愿意留在“校企共同体”的合作企业。
“只要学生愿意留,企业基本都能收,但往年有些学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更好的企业或者其他去处,今年明显比较不一样了。”韩亮觉得,今年的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更多倾斜于中小企业,签约率很高。这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的林振袍老师也附和道:“去年,多数学生签约的是大企业。”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出现,还是印证了一点,今年就业大形势残酷,大企业招工少。(记者 胡鸿 摄影 詹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