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阴市突破县域经济“天花板”,成为中国第二座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纺织产业功不可没。江阴纺织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原料、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家纺、工业用纺织品等。汇聚了海澜集团、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华宏集团等众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业集聚优势显著,块状经济特色鲜明,形成了周庄化纤、新桥精纺、顾山内衣、长泾粗纺、祝塘外贸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镇。
3月13—14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等调研组一行,在江阴市开展产业集群调研,实地走访了贝德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江阴市恒亮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
江阴市工信局江阴市工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俞卫东介绍了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表示,目前,江阴纺织行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纱、织布、印染,再到服装、家纺、工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最后到产品分销和零售,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近年来,江阴全力发展“345”现代产业集群,出台集群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能链则链、宜群则群,促进产业整体迈向价值链中高端。2024年,江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649家,实现营业收入188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营业收入的20%以上。
祝塘镇人大主席马军介绍了镇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变动情况。以贝德集团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企业,都在积极以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为发展趋势,逐步在传统外贸代工模式之外开辟新赛道,加快对接创新平台、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企业自改,企业管理上的水准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长泾镇党委书记薛建国表示,长泾镇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印染园区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全面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时指导好企业高效有序开展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了长泾纺织产业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对江阴纺织产业的发展变化、持续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集群发展、企业发展都要不断以“长板原理”,做足优势、做强长项,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她强调,纺织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紧抓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开拓新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纺织产业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调研组一行当地考验查证了贝德智慧工厂、服装展厅及面料图书馆,仔细地了解公司制作经营、产品研制等情况。
贝德服装集团党总支书记蒋云南介绍,贝德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集团目前在中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设有多个生产基地,于2025年启动埃及项目,逐步扩大国际化生产布局,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他表示,贝德集团不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布局“一带一路”,并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怀、社会公益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未来将慢慢地增加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继续在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阎岩副会长赞扬贝德集团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形成了“智慧工厂+绿色可持续”的双轮驱动创新发展模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贝德集团的成功出海经验、责任导向和绿色实践等都是行业的宝贵财富。未来,希望贝德集团能继续以全球价值观引领,在纺织产业变革中书写更多“贝德智造”的绿色篇章。
在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栋标向调研组介绍:兴吴呢绒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创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通过20 余年的稳健发展,现生产羊绒、羊驼、马海毛、羊羔毛、骆驼绒、桑蚕丝等高档粗纺呢绒面料,年生产能力1000 余万米,成为拥有涵盖纺纱、织造、染色整理加工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当前正在新址进行数字化改造。他表示,兴吴呢绒粗纺精做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未来还将不断传承创新理念、人本文化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成一个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载体的百年企业。
在江阴市恒亮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亮介绍了公司外贸动态及发展的新趋势。他表示:江阴是纺织产业历史悠远长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各镇街都有优势特色纺织产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恒亮纺织是一家专注于针织纬编和经编研发、生产与营销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以针织外穿产品为特色,与多家知名服装品牌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根据服装品牌的需求来做针对性开发,在产品协同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2025年春季上海联展上也得到了客户的热烈反馈,新时期还将进一步通过锚定产品研究开发、创新营销体系、深化市场布局,推动企业迈上新台阶。